KAIYUN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 藤球运动技术领航者

国际赛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赛事前沿 > 国际赛事

第一节藤球运动起源、演变及发展概况 - 体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5-05-22点击次数:

  

第一节藤球运动起源、演变及发展概况 - 体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图1)

  第一节藤球运动起源、演变及发展概况 - 体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doc

  第一节藤球运动起源、演变及发展概况 - 体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doc

  摘 要 藤球运动是东南亚地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987年它被引入我国,成为国内新兴的体育运动。它在我国经历二十年的发展,现在怎样?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它应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亚运会,又应以怎样的发展走向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这是一项值得研究、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谈访法、逻辑分析法对藤球运动及其在我国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对目前国内藤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我国藤球运动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今后国内藤球运动发展的途径进行阐述;以期能为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 随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体育已成为人们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活动,藤球运动具有的新颖性、趣味性、观赏性、易参与性,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一种时尚的选择。面对市场经济时代,藤球运动应服务于大众,创建国内藤球俱乐部,开发出具有观赏价值的藤球竞赛和表演,运用游戏手段提高藤球运动参与者的娱乐体验,通过合理的经营使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定期举办,中国—东盟把文化做为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的确定,为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藤球运动文化作为东盟各国民族传统文化,必然是中国—东盟体育文化合作的重点,藤球运动向文化交流与合作方向发展,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会得到新的发展。 促进藤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途径有:加大对藤球运动的宣传力度,组织各级各类藤球比赛或表演,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藤球运动;加快藤球协会实体化改革,调动社会办藤球项目的积极性,真正体现社会办体育;加强藤球运动专业人员的学历培训、非脱产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训练水平和藤球休闲娱乐市场开发能力;将藤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通过学校渠道向青少年推广,使藤球运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参与。 关键词:藤球运动,我国,发展1987 it is introduced our country, becomes the domestic emerging sports.It experiences 20 year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now how? In 2010 the 16th session of Asian Games will be held in Guangzhou, how posture will it be supposed to greet the Asian Games by, also how development will be supposed to move towards take as all the people fitness the enterprise to serve, this will be one item is worth studying, hav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pic.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field survey procedure, discussed visits the law, the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which develops in our country carries on to the sepaktakraw and the process combs;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domestic sepaktakraw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judgment to our country sepaktakraw trend of development; Will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next domestic sepaktakraw development way; Take the time can as the sepaktakraw in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own meager strength. Along with our country well-off societys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the people have the more and more many leisure time, the sports already becomes when the people leisure one kind of recreational activity, the originality which the sepaktakraw has, interesting, ornamental, the easy participation, provides one fashion for the people leisure recreational activity the choice.Facing the market economy time, sepaktakraw should serve the populace, the foundation domestic rattan ball club, develops has the ornamental value rattan ball competi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enhances the sepaktakraw participants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using the game method, causes it through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to develop to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direction.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free trading areas construction,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exposition conducts regularly,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makes the culture for the new five big key area of collaboration determination, provid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sports culture exchange and the cooperation, the sepaktakraw culture had take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various countries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inevitably the Chinese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ports culture cooperation key point, the sepaktakraw develops to the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cooperation direction, while impelled Chinese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ountry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thorough development, its oneself also could obtai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The promotion sepaktakraw the way which develops in our country includes: The enlarge to sepaktakraw propaganda dynamics, the organization all levels of each kind of rattan ball competition or the performance, attracts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paktakraw; Speeds up the rattan ball association substantialization reform, the reassignment society manages the rattan ball project the enthusiasm, manifests the society to manage the sports truly; Enhancement sepaktakraw specialists school record training, non-out of production training and distance learning training, enhance their teaching, the training level and the rattan ball leisure entertainment market development ability; Integrates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the sepaktakraw, promotes through the school channel to the young people, enable the sepaktakraw to obtain the more and more many persons affection and the participation. Key word: Sepaktakraw,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 引言………………………………………………………….…………5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5 第二节 研究现状………………………………………………….………5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8 第一节 研究对象…………………………………………………….……8 第二节 研究方法…………………………………………………….……8 第三章 藤球运动及其在我国开展……………………………………….……9 第一节 藤球运动起源、演变及发展……………………………….……9 第二节 藤球运动在我国开展……………………………………………12 第四章 藤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分析…………………………………15 第一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竞技活动状况…………………………………15 第二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群众开展状况…………………………………18 第三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建设状况…………………………20 第四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组织与管理状况………………………………21 第五章 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趋向…………………………………………23 第一节 向休闲、娱乐方向发展…………………………………………23 第二节 向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方向发展………………………………25 第三节 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7 第六章 促进藤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途径……………………………………30 第一节 加大藤球运动的宣传力度………………………………………30 第二节 加快藤球协会实体化的改革步伐………………………………30 第三节 加强藤球运动专业人员的培训…………………………………32 第四节 将藤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33 第七章 结论……………………………………………………………………35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91年4月,笔者参加首届全国藤球教练员培训班学习,开始接触藤球运动这个国内新兴的体育项目。此后,多次率队参加全国高校藤球比赛、全国藤球锦标赛,多次参加全国青少年藤球比赛、全国藤球锦标赛的裁判工作。通过参与这些藤球运动的工作,掌握了藤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识了许多国内藤球界人士,他们中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领队及政府官员,在他们的帮助下,了解到国内外藤球运动发展的动向,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藤球是用藤条编制而成的球。藤球运动是指人们用头顶、脚踢藤球,使之不落地的一种游戏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它是东南亚地区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1987年7月藤球运动被引入我国,1988年4月国内举办第一次全国藤球比赛,同年9月国内创办全国藤球锦标赛,此后每年举办一届,持续至今二十年。 1990年藤球运动被列入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第十一届亚运会起,我国派队参加了历届亚运会藤球比赛,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获男子团体项目第四名、单组项目第六名;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获男子团体项目六名、单组项目第六名;曼谷第十三届亚运会,获女子团体项目和单组项目两个第三名;斧山第十四届亚运会,获女子团体项目第三名、单组项目第二名;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获女子团体项目、单组项目和双人项目三枚铜牌。这些成绩是喜人的。 然而,藤球运动是我国一项新兴体育,在引入初期,受当时亚洲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使藤球运动在国内快速地起步。1993年后,由于我国体育政策的调整,藤球运动被归属为非奥运会项目、非全运会项目、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2004年,广州成功申办第十六届亚运会,作为广州体育界的一分子,为这喜事感到高兴,作为国内藤球界的一员,感到机遇难得、责任重大。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我国藤球运动应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亚运会藤球比赛,应以怎样的发展走向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贡献,这是一项值得研究、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运用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藤球运动及其在我国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对目前我国藤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我国藤球运动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今后我国藤球运动发展的途径进行阐述;以期能为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 第二节 研究现状 藤球运动在我国是新兴体育项目,了解、认识、接触它的人不多,研究它的人更少。笔者借助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未发现有关于藤球运动的著作或教材。借助中国期刊网,发现近三十年国内研究有关藤球运动的论文不足二十篇,其中有关藤球运动发展的有三篇;有关藤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有七篇;有关藤球运动竞赛的有两篇;有关藤球运动历史的有两篇;有关藤球运动基本知识的有四篇。借助英文Google搜索引擎,用sepaktakraw、takraw 、chinlone进行查找,发现国外研究藤球运动的论文(英文)有三篇,介绍藤球运动的电影有一部。 国内研究方面,唐恩光、祝君明编译的《漫话藤球运动》唐恩光.祝君明编译.漫线一文,介绍藤球运动在泰国的开展情况,并提到这项独具一格的球类运动很可能是受踢毽子之类活动启发后发明的,这在泰国拉玛二世的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王忠的《藤球史话》王忠.藤球史话.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副刊), 1 990(4):50-53 一文,描述了藤球运动的发展过程和藤球运动引入我国的情况,它对本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张志东的《藤球运动发展及展望》张志东.藤球运动发展及展望.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72-74一文,分析了藤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中国发展藤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王洪武的《我国女子藤球运动现状及发展设想》王洪武.我国女子藤球运动现状及发展设想.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63一文,分析了我国女子藤球运动开展的现状问题,提出发展我国 唐恩光.祝君明编译.漫线 王忠.藤球史话.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副刊), 1 990(4):50-53 张志东.藤球运动发展及展望.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72-74 王洪武.我国女子藤球运动现状及发展设想.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63 国外研究方面,Shawn Kelley在《Takraw -- A Tradition Southeast Asian Sport》Shawn Kelley. Shawn Kelley.Takraw-A Tradition Southeast Asian Sport. /emagazine/2813.asp Where takraw originated is still a matter of intense dispute in Southeast Asia. Several countries proudly claim it as their own invention rather than as an activity borrowed from elsewhere. While it may never be satisfactorily determined where takraw began, there is some agreement that the sport was introduced to Southeast Asia through commercial contact with China. In the Middle Kingdom some two thousand years ago, several variations of the game evolved from an ancient military exercise, where Chinese soldiers would try to keep a feathered shuttlecock airborne by kicking it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people. As the sport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e animal hide and chicken feathers used to make the original objects eventually gave way to balls made of woven strips of rattan, which grew abundantly in the jungles of Southeast Asia. 这些论述对本文了解藤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由Greg Hamilton(加拿大)和Matthew London(美国)在缅甸共同拍摄制作的电影《Mystic Ball》Greg Hamilton,Matthew London.Mystic Ball./ ,该影片以藤球运动为主题,反映藤球运动与缅甸人民生活的关系。在影片里,缅甸人民将舞蹈、音乐、杂技融人藤球运动中,使藤球运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开云体育(Kaiyun体育)透视出缅甸人对藤球运动的热中,使人感受到缅甸的藤球运动无论是玩者或是观者都沉醉在休闲、娱乐、和谐的气氛里 Greg Hamilton,Matthew London.Mystic Ball./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藤球项目负责人杨杰先生提供的信息,了解到目前国内藤球运动主要在学校中开展,结合本文的需要,笔者选择目前(近三年)国内持续开展藤球运动的学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这些学校是黑龙江加格达奇铁路中学、沈阳市八十四中学、沈阳市四十中学、沈阳市一百二十中、长春九十二中学、内蒙古呼伦贝尔铁路中学、内蒙古牙克石铁路中学、天津建筑工程学校、天津第四中学、浙江临海桃渚中学、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三甲中学、河北邯郸重点体校、石家庄第四中学等十三所中学;天津体育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辽宁工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谈访法、逻辑分析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期刊、光盘、互联网查阅了相关文献六十多篇,收集藤球运动发展方面信息,为本文的设计与构思提供了参考。 田野调查法:通过参与观察,实地考察2004年、2005年全国藤球锦标赛比赛现场,了解目前国内藤球竞技状况;实地考察2006年全国高校、青少年藤球锦标赛比赛现场,了解目前国内藤球运动群众开展状况;实地考察沈阳市八十四中学、天津建筑工程学校、浙江临海桃渚中学、天津体育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以座谈的形式,了解这些学校开展藤球运动的基本状况。 谈访法:针对本文研究的内容,通过面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对近三年参加全国藤球锦标赛的领队、教练员、裁判员等进行访谈;访问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藤球项目负责人杨杰先生,了解国内外有关于藤球运动发展的动向。 逻辑分析法:在论述过程中分析、归纳及对比等逻辑方法。 第三章 藤球运动及其在我国开展 第一节 藤球运动起源、演变及发展概况 一、藤球运动的起源 藤球是由9至11根藤条或塑料条编制而成的球,其形状为中空外圆,球面有12个五角形小孔,20个交叉连结处,球体周长42-44厘米,球重170-180克。藤球运动是指人们用头顶、脚踢藤球,使之不落地的一种游戏发展起来的体育项目,是东南亚地区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藤球运动起源地的问题是东南亚各国一直争论的问题,说法很多,目前观点主要倾向于在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但究竞起源在哪,现在尚无定论。这里,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藤球运动在一千五百年前的缅甸已存在,其产生的原因很可能受中国蹴鞠活动的影响。 /wiki/Chinlone 理由一,缅甸考古工作者在建于七世纪前后的包包枝佛塔的塔龛中发现一个银制藤球贺圣达.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4-329/myanmar-culture/myanmar-sport.htm。包包枝佛塔在缅甸骠国时期的室利差旦罗城内。据缅甸考古学家的研究,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之间,今缅甸境内产生过许多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缅语族部落建立的骠国。 贺圣达.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4-329 /myanmar-culture/myanmar-sport.htm 贺圣达.缅甸史.人民出版社,(1992):16 其二,蹴鞠起源于黄帝时期(距今四五千年)。汉代时,蹴鞠极为盛行。如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就非常喜欢踢球。在汉代的皇帝中,武帝、元帝、成帝最爱蹴鞠。就是东汉末年的曹操,在南征北战之余,仍不忘蹴鞠之事。此外,汉武帝以及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不仅喜欢蹴鞠,而且把它列为军事训练项目之一。汉代蹴鞠的练兵功效,直至三国时期还在延续。《太平御览》引《会稽典录》云:“汉末三国鼎峙,年兴兵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正是蹴鞠军事功效的最好写照。可以说,汉代的蹴鞠活动,从民间到贵族阶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崔乐泉 崔乐泉.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发展.中原文物,1991(2):59 其三,后汉称缅甸为掸国,掸国国王雍又调在公元97年(东汉永元九年)、公元120年(东汉永宁元年)和公元131年(东汉永建六年),曾先后三次派遣使节到中国访问,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贺圣达.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5 贺圣达.列国志-缅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5页 最后,在蹴鞠活动传到缅甸后,当地的居民根据本地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习惯将蹴鞠活动蜕变为藤球活动。Shawn Kelley Shawn Kelley.Takraw-A Tradition Southeast Asian Sport. /emagazine/2813.asp 二、藤球运动的演变 早期的藤球运动,是人们者用头顶、脚踢藤使之球不落地,计算触球次数或几个人围成圆圈用头顶、脚踢相互传递,使球不落地、不出圈的一种休闲娱乐游戏。 在缅甸,蒲甘王朝(1044-1287)时藤球运动就相当盛行。那时,缅甸人踢藤球大都是一个人踢,玩球者用自己身体各关节或掂或踢,使藤球随着自己的身体上下翻飞,或者用自己的脚腕、膝盖、肩胛等部位同时夹、顶几个球,不让它们落地,缅甸人称这种踢法为踢死球。 现在,缅甸人在原来“踢死球”的基础上,发展成双人踢法和六人踢法两种。六个人围成一圈,你传给我,我传给你,有的用脚踢,有的用膝掂,有的侧身钩,动作利落自然,集体配合默契,这叫踢活球。无论是踢“死球”还是“活球”,都只允许脚背、脚心、脚内外侧、脚跟和膝盖等六个部位与球接触,严禁用手接,踢“死球”靠个人技术,踢“活球”讲究集体配合。在东南亚国家藤条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可以用来驱赶邪恶,用藤条编好的藤球,球面有十二个五边形的孔,这十二个孔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缅甸人对藤球的热爱从不降温,他们深信这项传统运动能为他们驱走病魔,带来健康。刊编. 刊编.藤球运动历史.体育文化月刊,1998(4):28-29 在泰国,藤球运动有入篮藤球和单人藤球等六种踢法。入篮藤球的玩法是由七个人组成一支球队,围在直径为十六米的圆圈内,圆圈中心上空五米高处悬挂有一个球筐,球员们设法用脚踢或头顶,将藤球弄进球筐内,藤球进球筐便可以得分,得分的高低依照进球时动作的难度而定,运用特殊技巧动作进球则可得到额外的加分。 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Hamid Maidin受到羽毛球运动的启发,他借用羽毛球运动的场地,将藤球运动演变为隔网对抗的网式藤球运动。1945年5月,他与其球友们在马来西亚槟榔屿(Penang)举行了首次网式藤球表演赛,后来Hamid Maidin被誉为马来西亚藤球之父。 由于受西方竞争意识的影响,藤球爱好者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隔网对抗的网式藤球运动,并迅速地在东南亚各地普及起来。 三、藤球运动的发展 由于地域和语言的不同,藤球在东南亚各地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称呼,如泰国称Takraw、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称Sepakraga、菲律宾称Sipa、缅甸称Chinlone、印度尼西亚称Rago、老挝称Kator。1965年藤球被列为东南亚半岛运动会比赛项目,比赛前马来西亚代表和泰国代表为藤球统一命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新加坡代表提议,用一个马来西亚的Sepak和泰国的Takraw进行组合,形成Sepaktakraw一词作为藤球运动的统一命名。后来这一命名被亚藤联确定下来,并延用至今。王忠. 王忠.藤球史话.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副刊), 1 990(4):50-53 1965年,马来西亚凭借举办第三届东南亚半岛运动会的机会,将网式藤球运动列为东南亚半岛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样,藤球运动就成为东南亚各国重要的竞技体育运动,并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第三届东南亚半岛运动会期间,参赛各国商讨组建亚洲藤球联合组织,经十几年的努力,1982年亚洲藤球联合会宣告正式成立。亚洲藤球联合会首批会员有泰国藤球协会、马来西亚藤球协会、新加坡藤球协会、印度尼西亚藤球协会、菲律宾藤球协会、文莱藤球协会、印度藤球协会和斯里兰卡藤球协会, 为推广藤球运动,亚洲藤球联合会多次组织和举办藤球教练员学习斑、裁判员学习班,并派出教练和表演团到新开展藤球运动的国家进行访问讲学和表演,帮助这些国家进行训练。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交流经验,亚藤联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比赛。 1982年,经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藤球运动的努力,泰国又凭借举办第九届亚运会的机会将藤球运动作为第九届亚运会的表演项目。 1984年元月,亚藤联前任主席奥克马提议藤球运动要列入韩国第十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未被亚奥理事会接纳。1987年3月,奥克马写信给亚奥理事会,强烈要求把藤球运动列入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87年9月,亚奥理事会秘书长及两名官员与亚藤联秘书长哈雷姆在第十四届东南亚运动会上讨论藤球运动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比赛问题。同年10月,亚奥理事会写信给亚藤联,要求亚藤联派团去中国进行访问并举办教练员学习班,推广藤球运动。经过亚奥理事会、亚藤联和中国的一致努力,1988年5月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李梦华和亚藤联主席查罗克在新加坡同时发表声明:藤球运动被列为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王忠.藤球史话.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副刊), 王忠.藤球史话.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副刊), 1 990(4):50-53 藤球运动的发展,得益于亚洲各国藤球协会的努力,随着藤球运动的推广,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地都开展了藤球运动,1988年亚洲藤球联合会改组为国际藤球联合会,目前有三十九个会员国,国际藤球联合会正与亚洲各国一起努力,将藤球运动推向奥运会。 藤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促使藤球比赛项目不断增加,形式不断改善。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藤球比赛只有网式藤球男子团体赛、单组赛两项。1998年曼谷第十四届亚运会增加了女子组比赛和圈式藤球赛(Circle Sepaktakraw),共有男、女子组团体赛、单组赛和圈式赛六个项目。2004年6月,国际藤球联合会技术会议及亚洲藤球联合会代表大会决定,2006年多哈第十五届亚运会新设双人项目取代圈式项目。 第二节 藤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概况 将藤球运动推向亚运会,是东南亚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亚洲藤球联合会及东南亚各国为争取藤球运动进入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积极地向亚洲非东南亚国家推广藤球运动。我国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主办国,也为藤球运动进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藤球运动引入我国 1987年7月,原国家体委翻译并印制了《藤球运动规则》,我国开始从理论上了解和认识藤球运动。1987年9月,应亚藤联的邀请我国派出了由国家体委国际司副司长屠铭德、球类处处长袁场及翻译胡冠娘三人组成的考查团,赴印度尼西亚(东南亚运动会)进行实地考察藤球运动,通过这次考察使我国对藤球运动的实践有了直观性的了解和认识,考查团还带回了宝贵的藤球运动资料,为此后我国开展藤球运动奠定了基础。 1987年10月,受国家体委的委托,火车头体协、江西省体工队、西安体育学院组建了我国最早的三支藤球队。同年12月,亚藤联派出了由三十五人组成的藤球代表团来我国访问,成员有马、泰、新、菲、印尼等国的藤联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教练员和著名运动员,代表团给我们国带来了藤球器材和有关资料,并先后在北京、南昌两地进行藤球表演和技术传授辅导。杲文川.有关藤球的ABC.当代体育,1989(3): 杲文川.有关藤球的ABC.当代体育,1989(3):42 二、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 1988年4月,在原国家体委和火车头体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次藤球比赛——全国“龙腾杯”藤球邀请赛,在齐齐哈尔市铁路体育馆隆重举行,参赛队伍有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分局、大连机床厂、佳木斯铁路分局、眉山车辆厂、沈阳机车车辆厂和江西等七支代表队。同年9月,国家体委在铁道部沈阳机车车辆厂首次开办了全国藤球锦标赛,参加队伍有沈阳机车车辆厂、眉山车辆厂、鞍山钢铁机械公司、哈尔滨铁路局、江西省、大连市、西安体育学院等七支代表队。这次首届全国藤球锦标赛举办,表明了藤球运动在我国已有雏形。 1988年12月,我国藤球队在马来西亚参加首届世界藤球锦标赛,获B组冠军。1989年11月,我国藤球队在泰国参加亚藤联“泰王杯”藤球锦标赛获新秀组冠军。赵建安.我国藤球运动简介与现状.西安体育学 赵建安.我国藤球运动简介与现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0(3):65-70 1990年2月,在我国广大藤球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创办了中国藤球协会,并于同年6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尔后,中国藤球协会被亚藤联接纳为正式会员。 1990年9月,我国举办了亚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藤球比赛,参赛国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老挝、日本、韩国和中国,比赛结果是马来西亚获男子团体赛和单组赛两项冠军,我国获男子团体赛第四名、单组赛第六名。我国藤球队取得的这一成绩使参赛各国感到震惊,亚藤联官员们纷纷为中国藤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表示赞赏,亚藤联秘书长蓬猜先生在比赛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开展藤球运动仅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真是令人吃惊,进步神速,未来藤球属于中国”。王忠.藤球史话. 王忠.藤球史话.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副刊), 1 990(4):50-53 北京亚运会后,原国家体委和中国藤球协会开始在国内进行藤球运动的推广工作。1991年4月,在广州举办首届全国藤球教练员培训班;同年5月,在北京举办首届“藤协杯”全国冠军赛;同年8月,在大连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藤球锦标赛及在锦州举办首届全国高校藤球锦标赛;1992年8月,在桂林举办全国藤球裁判员培训班。通过这一系列的藤球运动推广工作,藤球运动在我国的火车头体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河北、河南、云南、江西、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南宁、广州等十几个省市开展起来。 1993年,我国国内开始推广女子藤球运动,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女子藤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8年获曼谷亚运会女子团体赛和单组赛第三名;1999年获世界藤球锦标赛女子单组赛冠军;2002年获釜山亚运会女子单组赛亚军、团体赛第三名、;2006年获多哈亚运会团体、单组和双人赛三枚铜牌。 第四章 藤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竞技发展状况 藤球竞技对促进藤球运动的生长、发育、传播、繁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也是从这个窗口来观察藤球运动的发展。 一、我国藤球运动竞技活动现状 崔国庆先生是国内从事藤球比赛裁判工作最早的一批国际裁判员,他曾多次参加国际性、亚运会藤球比赛裁判工作及国内藤球锦标赛裁判长工作,笔者就国内藤球运动竞技活动现状对他进行了访谈。 崔先生说,近几年,国内藤球竞赛活动主要有每年一届的全国藤球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藤球锦标赛(这两项赛事开设男、女子组双人和单组项目,没开设团体项目); 2001年、2002年、2004年的国际时尚球类大赛藤球比赛;2003年的全国藤球公开赛,此外,没有别的赛事。在国外,国际藤球赛事很多,如每年一届的“泰王杯”国际藤球锦标赛、“马航杯” 国际藤球锦标赛;两年一届的国际藤球锦标赛、世界杯藤球比赛、亚洲室内运动会藤球比赛;四年一届的亚运会藤球比赛。以上的国际赛事,我国很少派队参赛,就是亚运会藤球比赛,这亚洲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我国也连续三届(1998年、2002年、2006年)未派男子球队参赛,这对我国男子藤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藤球运动在我国的推广都是不利的。 崔先生又说,近几年,国际藤球竞赛活动的形式增多,如圈式藤球赛、花式藤球赛、入篮藤球赛等,这些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宣传、推广藤球运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至今为止,我国尚未举行过这类形式的比赛,这是我们工作的缺憾。 从对崔先生访谈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国内藤球竞技活动赛事少,竞赛形式单一,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少,对男子藤球运动发展不予重视。 二、我国藤球运动竞技队伍及运动员现状 全国藤球锦标赛是国内藤球运动竞技水平最高的赛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提供的2000年至2006年全国藤球锦标赛参赛资料,笔者对参赛人数、队伍数量及球队所在地区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参赛队伍方面,2000年至2004年逐渐减少,2005年、2006年有所回升,但最多的一届(2006年)不过16支,男、女分别计不过10支;最少的一届(2004年)只有10支。参赛队伍所在地区方面,不足8个,主要集中在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天津、北京、浙江、辽宁,参赛队伍所在地区最少的一届(2000年)只有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和天津2个。参赛人数方面,最多不足100人,最少的一届(2004年)只有49人。 这种竞技队伍及运动员状况与我国十几年前的第一届全国藤球锦标赛相比进展极微,根本无法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国相比,就是与和我国同时起步的韩国相比差距也甚远,目前韩国国内有藤球队伍已经达到了七、八十支。晓 勍 晓 勍,中国体育报?,? 2004年6月29日 表1:2000年至2006年全国藤球锦标赛参赛球队数量及球队所在地分布情况统计表 比赛时间 地点 队伍数量 人数 球队所在地区分布情况 2000年5月 成都 男子10支 女子6支 64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11);天津(5) 2001年6月 上海 男子8支 女子8支 64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9);天津(2);河北(2);北京(1);浙江(2) 2002年5月 无锡 男子8支 女子5支 56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5);天津(4);河北(2);北京(1);浙江(1) 2003年6月 宜春 男子8支 女子4支 53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2);天津(3);河北(2);北京(2);浙江(3) 2004年6月 南昌 男子6支 女子4支 49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1);天津(2);北京(1);浙江(2);江西(1);广东(1) 2005年5月 乐平 男子10支 女子5支 81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2);天津(2);北京(1);浙江(6);辽宁(4) 2006年3月 宜春 男子7支 女子9支 89 火车头及其分局体协(2);天津(2);北京(1);浙江(6);辽宁(3);河北(1);江西(1)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 三、我国藤球运动竞技技术水平现状 张伟先生是我国第一批藤球运动员,曾代表我国参加1990年亚运会藤球比赛,获男子团体赛第4名、单组赛第6名。1998年、2002年、2006年,他连续三次担任我国女子藤球队备战亚运会集训的教练工作,笔者就国内藤球运动竞技技术水平现状对他进行了访谈。 张先生说,男子藤球竞技技术水平方面,由于我国连续三届亚运会(1998年、2002年、2006年)未派男子球队参赛,无法用竞赛成绩进行比较,只能通过观摩比赛,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从2006年多哈亚运会男子藤球比赛情况来看,我国男子藤球竞技技术水平与世界一流强队(泰国、马来西亚)相比还相差很远;从我国2006年全国藤球锦标赛比赛情况来看,有个别男队员技术不错,但整体水平不如我们第一批队员。女子藤球竞技技术水平方面,1997年世界女子藤球竞技刚开始起步,我国女子藤球队获1998年亚运会第三名、获1999年世界藤球锦标赛冠军;2002年亚运会,我们打入决赛,但与冠军队泰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06年亚运会,我们未能进入决赛,可以说我国女子藤球竞技技术水平开始滑坡。 表2:历届亚运会女子藤球比赛成绩统计表 亚运会 项目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 13 届 团体赛 泰国 缅甸 中国 越南 单组赛 缅甸 越南 中国 泰国 圆场赛 泰国 缅甸 越南 第 14 届 团体赛 泰国 越南 中国 韩国 单组赛 泰国 中国 日本 越南 圆场赛 泰国 缅甸 韩国 越南 第 15 届 团体赛 越南 泰国 中国 韩国 单组赛 泰国 越南 中国 缅甸 双人赛 越南 缅甸 中国 日本 张先生还忧心的说,代表我国女子藤球竞技最高水平的三位队员孙晓丹、周荣红和王晓花,在多哈亚运会比赛时已是妈妈球员,而目前我国从事女子藤球竞技训练的人数还不足百人。在泰国,每年约有两千名职业运动员在从事藤球运动,其国内职业藤球联赛长年不断。在我国,至今为止尚未建立专业藤球队,即使是参加亚运会比赛的队员,也是业余选手。 访谈结束时,张先生给笔者提供了历届亚运会女子藤球比赛的成绩资料,笔者经整理如表2所示。 从与张先生访谈的结果来看,男子藤球竞技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女子藤球竞技水平在2002年达到高峰,目前有下降趋势,还存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越南、缅甸女子藤球竞技已进入强队行列。 第二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群众开展现状 一、藤球运动在我国中学的开展现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料,近三年持续开展藤球运动的学校有黑龙江加格达奇铁路中学、沈阳市八十四中学、沈阳市四十中学、沈阳市一百二十中、长春九十二中学、内蒙古呼伦贝尔铁路中学、内蒙古牙克石铁路中学、天津建筑工程学校、天津第四中学、浙江临海桃渚中学、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三甲中学、河北邯郸重点体校、石家庄第四中学等十三所中学。为了解藤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状况,笔者在2006年7月全国高校、青少年藤球锦标赛期间,对以上有参赛的学校教练员、领队进行面访;对以上无参赛的学校教练员进行电话间访。 访谈结果一,学校开展藤球运动信息的来源。只有一所学校是通过报纸了解到藤球运动,然后在其学校开展,其余的都是在参加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获得信息。 访谈结果二,学校开展藤球运动的的目。百分之百的学校认为是参加全国比赛,理由是,国内了解藤球运动的人不多,开展藤球运动的单位少,能参加全国性比赛的单位更少,全国性比赛级别高,参赛队伍少,比较容易取得成绩,学校有机会借此获取名誉,学生个人也可以获得利益(如升学加分)。 访谈结果三,学校开展藤球运动的方式。大多数学校只是选十几位学生进行课余训练,只有一所学校把藤球运动作为体育课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访谈结果四,学校开展藤球运动的经费来源。全部经费由学校支付的有六所;学校支付部分经费,不足部分由学生支付的有四所;获得校外赞助,不足部分由学校或学生支付的有三所。 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学校开展藤球运动的信息来源于派人参加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开展藤球运动的的目在于提高学校的名誉,开展藤球运动的经费主要有学校支付,藤球运动没有被纳入体育课课程内容。 浙江桃渚中学是开展藤球运动较晚的单位,该校1998年成立藤球队,开展藤球运动训练,经过几年的培育,队员人数从建队初的八人,发展到现在近百人,学校在高中部专门设立了藤球特色班。该校先后十七次代表浙江省队参加全国性比赛,荣获三十七个奖项;多次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有十一位学生获得国家级藤球运动健将称号,有两位学生入选国家女子藤球队,参加2006年多哈亚运会藤球比赛,有十六位学生被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录用。为此,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省体育局、市委、市人民镇府等有关领导的关注,2004年该校被确定为国家青少年藤球训练基地,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南卫视、台州电视曾系列报道了桃渚中学开展藤球运动的过程。像浙江桃渚中学这样,从开始就无间断地开展藤球运动的学校仅有一所。 二.藤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 1991年我国开办全国高校藤球锦标赛,首届比赛参赛的高校有九所,1998年的比赛参赛高校只有三所,此后,全国高校藤球锦标赛停办。2006年全国高校藤球锦标赛重新复办,参加比赛的高校不足四所。可以说,藤球运动不被高校重视;也可以说,藤球运动未被高校发现。 天津体育学院是国内唯一开设藤球运动专项的体育学院,自1992年开设藤球运动专项以来,学院为我国藤球运动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据天津体育学院藤球教练毛俊生老师说,由于藤球运动不是大中小学体育课课程内容,我们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藤球运动工作的人很少。近几年,学生又迫于就业的压力,选择藤球运动专项的人数逐渐减少,这种趋势若持续,学院有可能砍掉藤球这个传统优势项目,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国青少年藤球运动员的深造之路将被断绝,藤球运动人才的培养基地将会消失。 三.藤球运动在我国厂矿企业开展的现状 火车头体协、江西省体工队、西安体育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藤球运动的三个试点单位,惟有火车头体协坚持至今。 据火车头体协国际级藤球裁判员洪成就先生说,藤球运动引入我国时,火车头体协的有关领导认为,藤球运动场地器材简便,组织活动方式易行,藤球运动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强,适合铁路系统人员较分散的特点,于是,就在铁路系统内单位开展藤球运动,当藤球运动受到广大职工喜爱后,又将该项目列为铁道部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火车头体协还依托其属下的学校广泛开展藤球运动,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一度成为我国藤球运动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火车头体协培养出我国第一代女子藤球运动员孙晓丹、周荣红和王晓花三位国内顶尖级选手,她们曾代表我国连续参加三届亚运会藤球比赛。然而,在2000年后,随着铁路系统的改革,火车头体协的萎缩,很多的高水平藤球运动员被遣散,还曾出现过某单位无法给亚运会铜牌得主安排工作只得让她在列车上卖货的现象。目前,铁道部运动会还保留着藤球比赛项目,但经历多年发展起来的我国藤球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已逐渐消失。 从洪成就先生的这翻话,我们了解到火车头体协对我国藤球运动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可以理解到单靠企业发展藤球运动存在的困难。 第三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建设状况 藤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像室内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这样的场地可以举行比赛;平坦的室外空地就可以进行教学、训练、表演活动及一般性质的比赛,所以,我国没有真正意义的藤球运动场地。羽毛球的网及其网柱可用来代替藤球运动的器械,只有藤球需要购买。 藤球有用藤条编制和塑料条编制两种类型,在东南亚以外进行藤球运动,一般使用塑料条编制而成的藤球。藤球生产的技术及工艺都比较简单,普通的塑料厂就可以生产,成本也不高。然而,在我国对想参加藤球运动的人来说,要购买一个藤球确实不容易,在体育用品商店没藤球可买。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只有一家藤球生产厂商,每年生产的数量也有限,出于企业的利益,他们没能向体育用品商店供货,所以体育用品商店没藤球可卖。 想买一个藤球都不易,人们怎样参与藤球运动,失去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我国藤球运动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藤球协会有责任引导、协调厂商或与厂商合作,开发出价廉物美的藤球,供应市场,满足藤球参与者的需求。 第四节 我国藤球运动的组织与管理状况 目前,我国藤球运动的组织与管理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四部及中国藤球协会负责。中国藤球协会下设教练、裁判、竞赛和科研等专项委员会,其职能是宣传、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藤球运动;举办国际性比赛,促进国际交流;组织全国性的各类、各级竞赛和训练工作;拟定有关管理制度、竞赛制度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组织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的培训工作;选拔和推荐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组织国家队集训和参加比赛;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等。 在1991年和1992年原国家体委和中国藤球协会,组织过较大规模的国内藤球运动推广工作,如在广州举办首届全国藤球教练员培训班、在桂林举办全国藤球裁判员培训班,使藤球运动在火车头体协、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河北、河南、云南、江西、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南宁、广州等十几个省市开展起来。又通过举办全国藤球锦标赛、“藤协杯”全国冠军赛、全国青少年藤球锦标赛及全国高校藤球锦标赛等四项赛事对其进行管理,并收到很好效果。 1993年七运会之后, 为“金牌计划”, 我国对体育项目进行了划分,除了武术外,其他非奥运项目一律不进入全运会,在这种“金牌计划”的指导,各省市体育局(体委)也改变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弃或放松一大批人民群众正在开展的体育项目的管理,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广西、云南等省市体育局(体委)逐渐放弃了藤球项目的管理,这给我国刚刚起步的藤球运动一个沉重的打击,脱离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动基础,使我国藤球运动的生存受到严峻的挑战。 藤球运动不是奥运项目,所幸的是亚运正式项目,这为其生存留下一丝的空间。据火车头体协藤球项目负责人姚旅军先生说,1993年七运会之后,火车头体协义无返顾地将藤球运动撑了下来,一撑就是十几年,然而,随着铁路系统的进一步改革,铁路企业内部就人员安排问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累赘,这样企业也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善待藤球了,他们不得不忍痛放弃了曾经给他们带来无数荣誉的藤球项目。 藤球运动的生存空间在哪? “为藤球项目生存而战” ,这是我国三位妈妈级藤球运动员(孙晓丹、周荣红和王晓花)在多哈亚运会比赛时发自内心的呼声。这三位妈妈球员是我国第一代女子藤球运动员,且连续参加三届亚运会藤球比赛,她们的呼声可以反映出我国藤球运动生存的现状。 第五章 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趋向 藤球运动从引入我国至今二十年,它能艰难地生存下来,得益于中国藤球协会,得益于像车头体协那样的企业,得益于像天津体育学院、浙江临海桃渚中学那样的学校,得益于像孙晓丹、周荣红和王晓花三位妈妈球员那样的对藤球热心人士。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给藤球运动重新定位和定向,使之在满足国家和民众需要的同时,自身也的到健康的发展。 第一节 向休闲、娱乐方向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普通百姓从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得到切实的实惠。199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4.2%和58.8%,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50%,进入小康水平。到2001年末,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又分别降到37.9%和47.7%。朱剑文.人民生活迈向更加宽裕的小康[N].人民日报,2002 09 16(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来看,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饥寒;50%~60%之间为温饱;40%~50%之间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说明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富裕社会转化。 朱剑文.人民生活迈向更加宽裕的小康[N].人民日报,2002 09 16(1) 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即使同一个人,他的需求在不同时期也不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人的低级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会寻求高级归属的爱和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体育休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已成为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活动需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为国人带来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经济收入和愉悦心情,使体育发生“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 体育休闲强调的就是乐趣,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丰富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寓运动于乐的过程中,发散剩余精力,恢复疲劳;净化情感,缓解压力,平静心境;取得回报,获得成功与满足感;社会同化,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另外,体育休闲的内容繁多,方式丰富,雅俗共赏,无需高规格场地、器械,也没有严格技术要求,可自娱自乐,也可群体参与。在体育休闲的氛围中,既无身份、地位之分,又无职业、性别和年龄之别,每个人都可从中获得乐趣,进而最大限度的拓展了生命的视野。正是体育休闲这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极大趣味性,使人们彻底摆脱了以工作为中心的单调生活,真实感到生活的意义、价值,享受生活情趣。 藤球运动在引入我国之前,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原因,我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很少。在引入之时,传播者为了使藤球成为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只是传授了藤球运动的竞技形式,即网式藤球。(网式藤球:比赛场地长13.40米、宽6.10米,中间线米,左右场区各有一个发球圈,2个四分之一圈。每场比赛双方各出三人,分为左内卫、右内卫和后卫。比赛时,先由网前内卫队员将球抛给发球圈内的后卫,再由后卫将球踢到对方场区,对方队员可用手和手臂以外的各个部位击球,在球过网之前,每方最多允许触球3次,一方使球落入对方场地即可得分,采用三局两胜制,前两局各21分,第三局为15分。) 这样,我国在宣传和推广藤球运动时就以网式藤球显现,人们看到的藤球运动是高摆腿劈叉式发球、凌空倒勾扣球、腾空伸脚拦球等动作,表现出运动员高超的技巧和过人的身体素质,这在引来观众阵阵喝彩的同时,也使人敬而生畏——这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运动。 据到过泰国及马来西亚考察的国际级藤球裁判徐京生先生说,在泰国和马来西亚,无论是城镇的街头巷尾,还是乡村的路旁草地,常常见三三两两的人们围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踢藤球,那种藤球融于娱乐的欢快场面,每每令外国游客为之驻足,留连忘返。 其实,藤球运动在东南亚各国有不同的民间活动形式,如圈式藤球、入篮式藤球、花式藤球、表演(技巧)式藤球等等,这些形式是最休闲、最有趣、最易参与、最具精华的,也是东南亚各国最普及的藤球运动形式。我国在以往的学习、宣传和推广藤球运动时,只有网式藤球,对民间形式的藤球运动不了解,而这些民间形式玩法正是最有趣、最易普及的,我们遗漏了,当下我们要将这些东西补回来。 在休闲时代开展体育活动,其重要特征是个性化的多样选择,满足人们的各种趣味。个性化的多样选择基本条件是具备强烈的趣味性,充分满足个体自由选择的身心享受需求,因此,无论是观赏或是亲身参与藤球运动都要求具有越来越多的娱乐功能。 第二节 向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方向发展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旨在推进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促进本地区的繁荣与和平,创始国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五国。1984年至1999年间,先后有文莱、越南、老挝、缅甸以及柬埔寨加入,成员国增至10个。除了欧盟和中美洲共同市场之外,东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以及安全一体化的合作组织,东盟正日益成为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以及安全事务中一支独立的重要力量,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关系发展迅速,双方政治互信明显提高,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2002年11月,我国和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18亿消费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文译文)[J/OL] http://www.cafta.org.cn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围绕《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双向互利为原则,以自由贸易区内的经贸合作为重点,面向全球开放,为各国商家共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内容有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及文化交流。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博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N].广西日报,2003-12-18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博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N].广西日报,2003-12-18 2005年12月中旬,温家宝在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年度会议时提出,中国与东盟将把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对将文化确定为中国与东盟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中国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向勇认为,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他说:“文化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新领域,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文化战略的一种表现。中国随着经济发展,逐渐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一方面加大了自身文化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产业的合作,能促使中国向东盟的文化贸易输出和东盟向中国的文化贸易输出。” 2006年9月19日,在中国广西南宁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与会者发表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南宁宣言》,各国将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合作和交流。根据宣言,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应致力于不断完善论坛作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对话文化产业的重要机制;将论坛打造成为本区域内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项目合作的综合平台;积极促进各国对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和研究;大力倡导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信息网络;切实加强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定期举办,文化做为中国与东盟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的确定,为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藤球运动是东南亚各国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东盟人对藤球运动的热中,长久不衰,深入人心。我们应该承认:藤球运动这一经久不衰、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存在,充分说明它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拥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具有文化继承的深厚土壤,显现出东南亚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文化传承价值。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由于历史不同、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价值观念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切文化的价值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价值标准,各民族的文化在价值上无先进与落后之别;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应该由该民族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评判,而不应该把其他价值标准强加于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各国、各民族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各自的文化。应充分认识文明或文化的相对性。 尊重、理解东盟文化的最佳切人点是推广普及藤球运动,这对于加深我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我们以 “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法,大力发展藤球运动文化,使藤球文化成为中国和 东盟各国文化合作的新动力,务实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第三节 向体育产业方向发展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曾作了这样的预测,“我们的世界经济发展将从工业经济走向服务经济,再从服务经济走向娱乐经济”。他认为我们生活的一切目标都是在体验某种东西。“娱乐化趋势”是世界职业体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一,表明体育比赛的实质就是娱乐产品。观赏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包括奥运会,已成为当代人娱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体育作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完全由国家拨款举办。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场馆在保证训练、竞赛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体育科研部门、院校等事业单位在开展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团体或区域运用体育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兴办各种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健康城、举办商业性竞赛表演等,体育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体育产业是指生产或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企业、行业、部门的总称。我国体育产业构成包括:(1)体育竞技表演服务,为满足观众欣赏的精神需求和国家体育需要,由体育组织提供的服务;(2)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为满足人们健身、休闲的需求而由企业和非赢利部门提供的服务,包括为满足人们探险、冒险,挑战自我的心理需求而提供的体育旅游服务和为满足患者需要提供体育医疗保健方法的服务;(3)体育教育咨询培训服务,由学校或其它组织提供的旨在提高专业运动人才技术和体育爱好者技巧的服务;(4)体育科研服务,由专门机构提供通过研究旨在提高体育运动技术的理论研究服务;(5)体育中介服务,指为实现体育服务产品价值由中介组织如体育经纪人、体育信息公司提供的服务。杨年松 杨年松.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及其相互关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19-22 体育俱乐部是大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基层组织。人们要通过愉快而健康的身体活动来提高生活质量,俱乐部是重要的基础单位。我国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鼓励和支持各系统、行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组建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扶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主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支持建立股份制俱乐部。 目前,国内尚无藤球运动俱乐部,政府要动员和扶持社会组织或个人创建国内藤球运动俱乐部,这有利于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笔者认为,借鉴国内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经验,在我国创建职业性竞赛表演型藤球俱乐部和非职业性的大众健身型藤球俱乐部是可行的。 竞赛表演型体育俱乐部能生产具有观赏性的体育竞赛,观赏性是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高水平竞赛表演的质量,客观上需要运动员职业化,建立一种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围绕消费者市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举办各种职业联赛,生产具有观赏价值的体育竞赛,满足大众观赏高水平的竞赛表演的休闲娱乐需求,通过经营来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胡小明 胡小明.休闲娱乐理论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体育学刊, 2005(2):1-5 大众健身俱乐部向消费者提供身心锻炼的享受服务,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经济效益。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大众参加俱乐部进行体育消费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需求,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休闲娱乐方式日显重要,人们参与体育俱乐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通过体验和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俱乐部经营应适应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的要求,从经营理念上进行更新,运用游戏手段实现轻松娱乐的学习与提高,突出娱乐因素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自愿掏钱去消费。让人们在藤球活动中去追求成功体验、自豪感、愉悦感。 体育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与现代都市文化最为贴近的娱乐产品,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运作。经营的关键就是娱乐大众,所以,从娱乐营销角度看,一项运动要想真正愉悦大众,获得市场上的成功,就必须创造一种让观众无法拒绝的感情体验,从而获得最大赢利。 创建国内藤球运动俱乐部,通过开展经营管理以获俱乐部生存和发展必要的运转经费,使藤球运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第六章 促进藤球运动在我国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藤球运动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清楚的地看到我国藤球运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藤球运动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认推动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有以下途径。 第一节 加大藤球运动休闲娱乐的宣传力度 组织各级各类藤球比赛或表演,加大对藤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藤球运动,不断提高藤球运动参与者的兴趣和竞技能力,促进我国藤球运动的发展。在宣传时通过借助各种媒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报纸为媒介进行宣传,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多、编辑灵活,发行量大,而且报纸的新闻性、准确性及可信度高,能在读者的心目中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中国藤球协会应与报社建立稳定持久的关系,特别是在体育报道方面有较强实力和影响的报社,寻求它们的支持和帮助,广泛报道藤球运动的竞赛及活动信息,介绍藤球运动的特点、作用及竞技、健身、娱乐价值。 以杂志为媒介进行宣传,杂志的可保存性比报纸要优越的多,因而宣传作用的有效时间也长。报道藤球运动的起源及国内外藤球发展状况,现代藤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各种技术动作的玩法、藤球运动器材的选购。 以电视为媒介进行宣传,电视因其遍布城乡、声形兼备、内容丰富,这是其它媒介无法比拟的,运用电视对藤球运动进行宣传推广是最有效的手段。它能给接受者留下深刻的视听效果,通过对人的视听器官的信息刺激,展示藤球运动的魅力以及带给人们的运动享受,激发人的参与运动的欲望。 利用网络宣传,中国藤球协会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对藤球运动进行全方位的系列的宣传报道。 第二节 加快藤球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步伐 运动项目管理走向协会实体化和职业化既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国际体育发展的趋势的必然,也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体育发展的商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要改革过去过分集中国家办的体育体制,将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宏观调控上来,与此紧密相联的是在运动项目管理上,要进一步下放权力,放开搞活,使项目管理逐步走向协会实体化的道路。 1990年6月23日中国藤球协会在北京成立,孙永福任主席,王敏任秘书长。藤球协会下设教练、裁判、竞赛和科研等专项委员会。其职能是:宣传、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藤球运动;举办国际性比赛,促进国际交流;组织全国性的各类、各级竞赛和训练工作;拟定有关管理制度、竞赛制度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组织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的培训工作;选拔和推荐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组织国家队集训和参加比赛;组织科学研究工作等。 藤球协会要实体化,其内部建设与自我完善是实体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藤球协会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推进藤球协会组织机构建设改革,要改善协会领导机构成员结构,改变组成人员大多是体育部门干部的情况,把社会上各方面人士吸收进来。要建立健全协会专门委员会,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建立精干高效的协会办事机构,从协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避免协会机构臃肿,负担过重。应充分利用社会上藤球运动爱好者,热心人士的力量。 加强藤球协会的制度建设,建章立制是单项协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包括协会章程,会员制度以及协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藤球协会作为社团要发挥自己特有的作用,必须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它的有效运转不是靠个人意志和行政指令,而是靠协会成员共同遵守制度化的运行规则。协会工作人员要树立起遵守章程的观念,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会员要履行章程、执行决议、参加活动、完成承担的任务和交纳会费。 提高藤球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随着藤球协会实体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藤球协会工作比过去要复杂得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对协会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新的形势,促进协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努力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人员不仅熟悉本项目的业务,还要懂得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知识。开展体育经营活动是藤球协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应加快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藤球运动经营人才,同时注意形成协会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工作作风。 加速藤球运动市场的培育,物质条件是维持藤球协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没有经费保障的协会是无法开展工作的。协会实体化改革必须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之上, 藤球运动市场的开发成为物质基础的保障。藤球协会的发展状况与藤球项目市场开发有着直接关系,决定着协会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应运用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引导消费观念,逐步开拓藤球市场。 推动团体会员组织改革,藤球各个团体会员是协会开展工作的基础,团体会员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协会实体化进程。由于各协会实体化改革发展得不平衡,团体会员情况千差万别, 藤球协会应加强对团体会员在工作上的指导,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团体会员搞好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活动,使藤球协会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协会实体化改革得以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办藤球项目的积极性,体育社会化的含义,一方面表现在体育面向社会,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社会兴办体育,这无疑已成为现代体育的一个明显特征。藤球组织向社会化转型, 藤球活动由大家办,客观上要求推行协会制, 藤球协会要逐步达到实体化的要求,真正体现社会办体育,应充分调动社会办藤球项目的积极性,可以与企业联手办队,可以寻求社会赞助藤球赛事,可以实行股份制筹集资金等等。王艳,孙汉超 王艳,孙汉超.我国单项运动协会依托项目管理中心发挥实体作用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2)5-8 第三节 加强藤球运动专业人员的培训 今天,我国藤球运动的体育专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要改变这种状况,采取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大藤球运动体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学历培训按照同普通体育教育相应学历层次所进行的体育知识教育。其教育方式主要是招生计划纳入普通体育教育,招生工作按照普通体育专业教育程序办理,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学历培训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学员入学不但要参加严格的统一考试,还必须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准予毕业,并发给学历毕业证书。学员通过接受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藤球运动技术培训,达到具有较高体育休闲专业知识水平,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藤球运动教学、训练专业知识和休闲运动管理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目前,在我国只有天津体育学院开设体育教育专业藤球运动方向的本科学历培训。 非脱产培训,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各种培训。这种培训适合在职的大中小教师及教练员,对缓解藤球运动体育工作人员缺乏起着重要的作用。培训方式通过电视、录像、研讨、参观、访问、集中讲授等形式,这种培训方式以自学为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其特性是时间短、效益高,实践性强,突出了技能应用,管理实用,视野开拓。在当今体育活动与人民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形势下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远程教育培训,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养藤球运动技术师资有如下优势:其一,能够了解一些体育最新动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从中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其二,远程教育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大,可划分区域,针对城镇、农村、山区、牧区的一些特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其三,远程教育花钱少、见效快;其四,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第四节 将藤球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 北京第11届亚运会后,国内外藤球界对我国藤球运动的发展前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近十几年现实与期望严重偏离,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校教学这一环节,缺乏宏观的、系统的操作机制,致使藤球运动不能普及,影响其进展。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也是体育的摇篮,我们可以看到从现代体育的传入到今天的普及无不是通过学校这块领地实现的。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是在接受了中国古代武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之便于教学、训练和比赛,并通过学校作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梁文敏,赵苏吉吉 梁文敏,赵苏吉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体育学刊,2003(5):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出台了不少纲领性文件以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其中2001年7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及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的体育课程改革文件,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为藤球运动被纳入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提供了可操作依据。 新《课标》从科学、实用、灵活、多样的层面明确了课程内容标准的领域,体现了身体运动和健康两条主线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共同达成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在新《课标》中没有明确规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放权给学校和教师,避免了课程管理权力集中,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状况,使得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新《纲要》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只作了一些大范围的规定,提倡本着“一纲多本”原则编写教材,明确学校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按照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用性相组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的原则确定体育课程内容。这些规定充分反映了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这种课程内容选择使用权力的下放, 打破了以往本校一面的状况,将给体育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进一步激发体育课程的活动,使全国体育课程内容呈现各具特色的势态,具备人本化、校本化、时代化的特征。 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健康的身体活动的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验).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

扫一扫,添加微信

联系电话:

18514600994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5696552@qq.com
Copyright © 2025 KAIYUN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19012529号